釩氪菌⚝ Rikka=Ketayama

 It's a long way to wisdom,
but it's a short one to being ignored.

Alternative Blog
vanakrypta.blogspot.com

© 釩氪菌⚝ Rikka=Ketayama | Powered by LOFTER

//雜論: 虛擬恐懼感與想象

//

有的人看恐怖小說, 恐怖電影沒有什麼反應, 有的人就會立刻嚇得睡不著覺.

恐怖類的藝術有的很抽象. 恐怖類電影或遊戲之類的含有視覺與聽覺恐怖元素的通常更容易讓人受到驚嚇, 不過如果是沒有任何視覺與聽覺媒介的恐怖小說, 就很依賴於讀者對文字的感知與想象力.

這是我想探討的主題. 這種虛擬的恐懼感從何而來?

恐懼的終極起源是對自身傷害與死亡的避免. 有了這種本能, 動物才可以在危險的世界之中存活下來.人類亦如此. 對於視之不能見, 聽之不能聞的威脅的恐怖尤甚. 在原始森林的暗夜之中, 捕食者通常都是悄無聲息的. 人類也對未知產生恐懼, 因為黑暗而無法穿透的未來必然會有一條結果通向自身的死亡.

而虛構而抽象的文字恐怖之中正包含了許多對未知性的強調, 對不可聞, 不可見的事物的渲染.而獲取到這種信息首先就需要自我代入的能力. 將主角遇到的事件替換為對自己輸入的信息,將自己帶入講述者的視角, 想象一切細節都發生在自己的身上. 這樣的恐怖文學必須靠讀者自身的經驗來構建一個想象的空間, 讀者自身置身其中體驗.這是一種由外在刺激引發自給自足的體驗, 恐怖也完全是從自己的想象而來的.

不難推斷出, 想象力越豐富的人, 對這種虛擬恐怖的感受力就會越高.想象力越高的人, 通常也會投入更多時間在對虛擬意象的構建而非對現實世界的觀察與反應.我們可以說這樣的人更習慣於沉浸於白日夢中. 他/她對外在現象與自己想象之間的區分也應該較低.

善於想象的人容易感受文字之中的情感, 對恐懼也是如此. 反之, 不善於想象的人對文字的理解力應該會稍微低一些, 對虛擬恐懼的理解也要淡漠一些,也更加能夠區分現實與想象.

在遠古的世界中, 總是沉浸於白日夢的人生存率一定不如那些更加”現實”的人, 不過想象力更強的人在創造文明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宗教,技術,科學的發展無一不需要想象力,因此最後反而是白日夢者創造了如今的被概念性秩序所主導的世界.

而虛擬的恐懼, 更多的時候變成善於想象者的自娛自樂.

究竟哪一面更加真實呢?


评论
热度(10)